作风正则人心齐,人心齐则事业兴。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以来,津南法院按照上级法院部署,对标工作要求,深化思想发动,紧扣目标任务,采取“1234”模式,持续纠治司法作风突出问题。
一、挂出作战图,做好“统一部署”。一是定出“任务书”。召开党组会,传达市高院文件精神,结合工作实际,制定我院《关于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》,细化4大类11项具体任务20个整治重点,确保不漏一个盲点。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四个职能工作组,形成工作合力。二是排出“时间表”。召开专题推进会,细化责任分工,确保整治行动落实到岗、责任到人,明确落实节点,做好协同配合。三是发出“传达令”。召开部门传达会,强化思想发动,做好动员部署,进一步明确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、整治重点和工作要求。
二、坚持“学习引领+通报警示”,做好“双向联动”。一是淬炼专业作风。以部门为单位,组织干警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庭审规范、诉讼服务、裁判文书制作等方面的司法作风规范,精进业务本领。二是夯实思想根基。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贯彻《新时代政法干警“十个严禁”》,运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“十个严禁”主要内容,在内部局域网设置“十个严禁”悬浮窗,及时转发相关公众号文章,有效推动新时代政法干警“十个严禁”入脑入心。三是紧盯典型通报。逐期转发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情况通报》,以部门为单位开展集中学习,举一反三,反躬自省、对照整改,突出整改一个问题,整治一个方面的辐射效应。
三、开展“排查+自查+核查”,做好“三查并举”。一是开展排查做参考。四个工作职能组工作人员对照《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问题清单》,梳理排查2021年2月队伍教育整顿以来督察通报发现问题,分类研判,作为深入开展集中整治的创新举措和决策参考。二是开展自查摸底数。以部门为单位,紧盯庭审规范、诉讼服务、裁判文书制作上网等重点环节,干警工作履职尽责的突出问题,坚持问题导向,具体到每一名党员、干警,实事求是自查自纠摆问题,对自查发现问题实行“清单+台账”精准管理,确保所有问题见人见事。三是开展核查强督导。构建审管办牵头负责、案件评查员协同发力的“1+x”庭审文书评查体系,分级分类对2021年2月以来的各类案件的庭审纪律、文书制作上网情况开展交叉评查;立案庭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,充分运用音视频平台便利,安排专人倒查2021年2月以来诉讼服务中的司法作风问题。督察室按照《实施方案》要求,对自查上报的问题进行分析甄别,逐个建立问题清单,分类梳理汇总,跟踪督办问题整改情况,发现一个整改一个,充分体现整治成效。
四、统筹“督察+整改+问责+立制”,做好“四联促治”。一是抓准短板弱项,加强监督检查。各职能工作组成立联合督察小组,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直击现场的方式开展司法作风专项督察5次,除对窗口服务、庭容庭貌、机关安保、疫情防控等“必查”项目督察外,重点聚焦庭审现场、诉讼服务、裁判文书上网等3个方面8大类问题开展督察检查。结合督察实际,累计发布督察通报5期,其中智能督察通报1期。二是瞄准突出问题,靶向推进整改。对症下药,将整改落实贯穿于集中整治全过程,对自查、核查、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逐项进行整改,定期跟踪问效,做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注意,决不允许边整边犯、边改边犯。三是严肃追责问责,助推作风提升。通过谈话提醒、批评教育等多种方式对存在司法作风问题的干警严肃问责,将追责问责作为倒逼作风转变的有力抓手,推进我院司法作风得到大整治、大提升。四是固化长效措施,建立长效机制。坚持“当下治”与“长久立”结合,及时总结有效经验,统筹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。完善司法作风督察通报机制,探索制定《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纪律作风实施细则(试行)》,从根源上防止问题反弹复发,推动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。
津南法院坚持把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与“迎盛会、铸忠诚、强担当、创业绩”主题学习宣传教育、“深刻领悟‘两个确立’决定性意义,坚决做到‘两个维护’”主题教育、廉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,严格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 “十个严禁”、“三个规定”等铁规禁令,以实际行动检视法院干警的政治忠诚、职业素养和纪律作风,将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融入到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的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、行动自觉中,真正将优良的司法作风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树立津南法院队伍良好形象,努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优异司法答卷,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!